中文欧美日韩久久,秋霞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欧美人妖在线二区

  • <address id="m5ir5"></address>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獨活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Dú Huó

    【別名】獨搖草(《別錄》),獨滑(《本草蒙筌》),長生草(《綱目》)。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毛當歸、興安白芷、紫莖獨活、牛尾獨活、軟毛獨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等的根及根莖。4~10月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莖及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
    ①重齒毛當歸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帶紫色,有縱溝紋。根生葉和莖下部葉的葉柄細長,基部成寬廣的鞘,邊緣膜質(zhì)。葉片卵圓形,2回3出羽狀復(fù)葉,小葉片3裂,最終裂片長圓形,長4~8厘米,寬約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兩面均被短柔毛,莖上部的葉簡化成膨大的葉鞘。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總苞片缺乏;傘輻10~25,極少達45,不等長,密被黃色短柔毛;小傘形花序具花15~30朵;小總苞片5~8枚,披針形;花白色;萼齒短三角形;花瓣5,等大,廣卵形,先端尖,向內(nèi)折;雄蕊5,花絲內(nèi)彎;子房下位。雙懸果背部扁平,長圓形,基部凹入,背棱和中棱線形隆起,側(cè)棱翅狀,分果棱槽間1~4油管,合生面有油管4~5個;ㄆ7~9月,果期9~10月。
    分布湖北、四川及江西等地。
    ②毛當歸
    多年生草本,高1~3米。莖帶紫色,無毛。根生葉和莖下部葉2回3出羽狀復(fù)葉,小葉片卵圓形,長4~14厘米,寬2.5~8厘米,邊緣有鈍鋸齒,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脈上疏生短柔毛,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而成膨大的葉鞘。復(fù)傘形花序傘輻10~20,總苞無或有1~2枚鞘狀的苞片;小傘形花序具花16~30朵;小總苞數(shù)枚,花白色;萼齒短三角形;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雙懸果扁橢圓形,背棱線形隆起,側(cè)棱翅狀,每個棱槽中有油管1個,合生面有油管2個。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谷、水溝、草叢中或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廣西、新疆等地。
    ③興安白芷,形態(tài)詳白芷條。
    ④紫莖獨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莖深紫色,有縱溝紋,上部有少數(shù)分枝,密生短硬毛。葉互生,下部及中部葉2~3回羽狀深裂,最終裂片狹卵形、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6~12毫米,兩面脈上有細毛,邊緣有缺刻狀尖齒;葉柄基部膨大成鞘。上部葉簡化成紫黑色囊狀葉鞘,外面密被絨毛。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傘梗有毛;無總苞;傘輻20~30,密被柔毛;小總苞片鉆形,有緣毛;花紫色,少為白色。雙懸果寬橢圓形,長0.6~1厘米;寬5~7毫米;懸果扁平,有寬翅,背棱細線形。
    多生于山坡草叢。分布東北、河北、山西等地。
    ⑤牛尾獨活
    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長圓錐形,有時有細長的支根數(shù)條。莖單一,表面有縱直溝紋,疏生短柔毛;~和莖下部的葉柄長8~17厘米,基部擴大成寬闊的葉鞘,邊緣膜質(zhì);1~2回羽狀分裂,有3~5裂片,裂片廣卵形或卵形,長5~13厘米,寬4~20厘米,3淺裂,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莖上部葉較小,3淺裂至3灤裂。復(fù)傘形花序頂生,密生紉柔毛;傘輻16~18,長3.5~9厘米;總苞少數(shù),長披針形,有時邊緣羽狀淺裂,小總苞片5~8,線狀披針形,有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約20朵,花白色;萼齒不明顯;花瓣5,頂端凹入,大小不等;雄蕊5;子房下位,密生細柔毛,花柱基部圓錐形。雙懸果扁圓形,長6~7毫米,寬5毫米,背棱不顯著,有油管4個,合生面有油管2個,側(cè)棱發(fā)展成翅;ㄆ5~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灌叢林下。分布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⑥軟毛獨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體被有柔毛。根圓錐形,黃白色。莖綠色,表面有縱直溝紋及白色短毛。葉互生,下部葉具長柄,葉柄基部膨大呈鞘狀,上部葉柄短,或僅有寬大的葉鞘;1回羽狀分裂,裂片3,廣卵形或菱形,不規(guī)則的3~5裂,長約10~20厘米,寬14厘米,深裂或淺裂,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有白色短毛。復(fù)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傘輻12~30枚,長2~12厘米;被有柔毛;總苞少數(shù),線形,小總苞片5~10。披針形,常較花梗為長;花小,白色;花瓣5,大小不等,邊緣的花瓣較大,先端凹陷;雄蕊5,子房下位。雙懸果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凹陷,扁平,長約8毫米,側(cè)棱發(fā)展成翅,背棱及中棱線形,油管4條,顯著,合生面有油管2個;ㄆ7~8月。果期8~9月。
    生于坡地、草叢中。分布于我國北部及中部。
    ⑦食用楤木,形態(tài)詳土當歸條。

    【性狀】
    ①資丘獨活
    又名:巴東獨活、肉獨活。為植物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莖及根。根莖部粗短,圓錐形,長1.5~4.5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棕色至灰棕色,具密集環(huán)狀葉痕,有數(shù)條縱槽,并多不規(guī)則縱皺紋;頂部有凹陷的莖痕。根數(shù)個稀為單一,呈圓柱形,彎曲,長短不一,約至30厘米,直徑0.5~1.5厘米;表面較粗糙,具深皺紋及橫裂紋,有多數(shù)橫長隆起的皮孔,長2~3毫米。質(zhì)軟韌,折斷面帶裂片性。切斷面皮部淡灰棕色,有彎曲裂隙,射線暗棕色,油點細密,擠壓時滲出黃色油滴,近形成層呈暗棕色環(huán)帶;木質(zhì)部帶黃色。氣香郁,味苦微甜,后辛。以根條粗肥,香氣濃郁者為佳。
    主產(chǎn)湖北思施、資丘、巴東及四川巫山、巫溪等地,江西亦產(chǎn)。
    ②香獨活
    又名:浙獨活、績獨活。為植物毛當歸的干燥根莖及根。根莖部膨大,呈圓錐狀,表面灰棕色,具多數(shù)不規(guī)則縱皺紋。頂端殘留莖基及葉鞘的痕跡。根數(shù)條呈類圓柱形,略彎曲,長約5~12厘米,直徑約1.5~3厘米,多分歧。質(zhì)輕而脆,易折斷。切斷面韌皮部和皮部灰白色,有裂隙,棕黃色油點散在;形成層棕色;木質(zhì)部暗棕色,約占直徑的1/2。氣芳香,味微甜而辛辣。以根粗壯、質(zhì)軟、氣香者為佳。
    主產(chǎn)浙江、安徽。
    ③香大活
    為植物興安白芷的干燥根莖及根。呈長紡錘形,常分歧。根莖部表面密生橫紋,頂端有莖痕或莖葉殘基。根長短不等,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明顯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棕色,木質(zhì)部黃色。氣特異而強烈,味辛苦。
    產(chǎn)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
    ④紫莖獨活
    為植物紫莖獨活的干燥根莖及根。根莖短相,圓錐形,長約5厘米,直徑達3.2厘米,表面棕黃色,有多數(shù)不規(guī)則縱皺,頂端殘留莖基及葉鞘的痕跡,具環(huán)狀橫紋。根多條呈類圓柱形,稍彎曲,長5~14厘米,直徑0.5~2厘米,具縱皺及須根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韌皮部及皮部棕黃色,木質(zhì)部黃白色。氣芳香,味微甜而辛。以根粗、香濃者為佳。
    產(chǎn)河北。
    ⑤牛尾獨活
    為植物牛尾獨活的干燥根莖及根。根莖部略膨大,長2.5~5厘米,有密集的環(huán)狀葉痕及環(huán)紋,較粗者并有縱溝紋;頂端常殘留莖基和黃色葉鞘。根單一,少有分枝,長16~25厘米,直徑約至1.3厘米;表面略租糙,有不規(guī)則皺縮溝紋;皮孔細小、稀疏,橫長排列。質(zhì)較堅硬,折斷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斷面皮部類白色,多裂隙,有眾多橙黃色油點;近形成層現(xiàn)棕色環(huán);木質(zhì)部淡黃白色,偏心性。氣微香,味微甜。以粗壯、分枝少、氣濃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
    ⑥山獨活
    為植物軟毛獨活的干燥根莖和根。根莖部近圓錐形,長1~3厘米,直徑0.7~2厘米;表面灰黃色至灰棕色,有密集環(huán)紋及環(huán)狀葉痕,較粗者具少數(shù)縱溝紋;頂端殘留莖基及具光澤的棕黃色葉鞘。根多分枝,稍彎曲,長8~18厘米,直徑至1.5厘米;表面淡灰棕色至黑棕色,略粗糙,具不規(guī)則皺縮溝紋;皮孔細小,稀疏,橫長排列。質(zhì)較堅韌,折斷面不平坦,具粉性。根的切斷面類白色,多裂隙,可見橙黃色油點;近形成層現(xiàn)淡棕色環(huán);木質(zhì)部淡黃色。氣微香,味微苦。以粗壯、氣香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陜西等地。安徽、浙江也產(chǎn)。
    ⑦九眼獨活
    為植物食用楤木的干燥根莖和根。根莖粗大,呈彎曲扭轉(zhuǎn)不整齊的圓柱體,長約10~30厘米,直徑3~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具有約6~9個比較大的圓形凹穴(莖痕),所以有九眼獨活之名,凹穴徑寬1.5~2.5厘米,深約1厘米,每一凹穴構(gòu)成一結(jié)節(jié),內(nèi)有殘留的莖基部。根莖的底部散生多數(shù)圓柱形的根,大小粗細不一,長約2~15厘米,粗0.4~1厘米,表面有顯著的縱直皺紋。橫切面灰黃色或棕黃色,組織疏松,有很多的裂隙和分泌腔,形成層不顯著。質(zhì)輕,堅脆。氣微香,味淡。以獨根、粗壯、有油性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此外,云南、貴州、湖北、陜西等地亦產(chǎn)。

    【化學成份】
    毛當歸根含當歸醇、當歸素、佛手柑內(nèi)酯、歐芹酚甲醚、傘形花內(nèi)酯、東莨菪素、當歸酸、巴豆酸、棕桐酸、硬脂酸、油酸、亞麻酸、植物甾醇、葡萄糖和少量揮發(fā)油。
    軟毛獨活根含白芷素、虎耳草素、佛手柑內(nèi)酯、花椒毒素、牛防風素、異虎耳草素、異佛手柑內(nèi)酯等多種呋喃香豆精類。葉除含上述成分外,還含補骨脂素等,其中主要的呋喃香豆精類為牛防風素。還含揮發(fā)袖0.26~0.57%。

    【藥理作用】
    ①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抗炎作用
    獨活煎劑或流浸膏(品種未經(jīng)鑒定)給大鼠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產(chǎn)生鎮(zhèn)靜乃至催眠作用,甚至可防止士的寧對蛙的驚厥作用,但不能使其免于死亡。用小鼠熱板法證明,它有鎮(zhèn)痛作用。獨活寄生湯同樣有鎮(zhèn)靜、催眠及鎮(zhèn)痛作用,對大鼠甲醛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抗炎作用。
    ②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獨活粗制劑(品種未鑒定)予麻醉犬或貓靜脈注射,有降壓作用,但不持久。酊劑作用大于煎劑。切斷迷走神經(jīng)不影響其降壓,注射阿托品后,降壓作用受到部分或全部的抑制。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煎劑在蛙腿灌注時,有收縮血管的作用。
    ③其他作用
    獨活能使離體蛙腹直肌發(fā)生收縮。煎劑(品種未鑒定)在試管內(nèi)(1:100)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有某些抗菌作用。
    軟毛獨活對人能引起日光性皮炎,是由于其中所含之補骨脂素衍化物,如佛手柑內(nèi)酯、花椒毒素、歐芹屬素乙等。而花椒毒酚、異虎耳草素、Angesin等則無光敏作用

    【炮制】
    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洗凈,潤透后切片,干燥。

    【性味】
    辛苦,溫。
    ①《本經(jīng)》:苦,平。
    ②《別錄》:甘,微溫,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苦,性微涼。

    【歸經(jīng)】
    入腎、膀胱經(jīng)。
    ①《珍珠囊》:足少陰腎,手少陰心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腎二經(jīng)。
    ③《本草通玄》: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
    ④《藥品化義》:入心、肝、腎、膀胱四經(jīng)。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
    ①《本經(jīng)》: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痓,女子疝瘕。
    ②《別錄》:治諸風,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者。
    ③《藥性論》:治中諸風濕冷,奔喘逆氣,皮肌苦癢,手足攣痛,勞損,主風毒齒痛。
    ④《醫(y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濕,苦頭眩目運,非此不能除。
    ⑤張元素:散癰疽敗血。
    ⑥李杲:治風寒濕痹,酸痛不仁,諸風掉眩,頭項難伸。
    ⑦王好古:去腎間風邪,搜肝風,瀉肝氣,治項強腰脊痛。
    ⑧《滇南本草》:表汗,治兩脅、面寒疼痛。
    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語,手足不隨,口眼歪斜,目赤膚癢。
    ⑩《本草正》:理下焦風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
    ⑾《現(xiàn)代實用中藥》:發(fā)汗,利尿,消浮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蠡實為之使。
    ②《本經(jīng)逢原》:氣血虛而遍身痛及陰虛下體瘙弱者禁用。一切虛風類中,咸非獨活所宜。

    【附方】
    ①治風痹:獨活、石南各四兩,防風三兩,附子、烏頭、天雄、茵芋各二兩。以酒二斗,漬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力度。(《干金方》獨活酒)
    ②治風傷腎經(jīng),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之患,及新產(chǎn)后腰腳攣痛,除風活血:獨活二兩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斷絲)、北細辛、白芍藥、桂心、芎藭、防風(去蘆)、甘草、人參、熟地黃(洗)、大當歸各二兩。上銼散,每四錢,水二盞煎,空心服。(《世醫(yī)得效方》獨活寄生湯)
    ③治少陰寒濕腰痛:獨活、蒼術(shù)、防風、細辛、川芎、甘草。水煎服。(《癥因脈治》獨活蒼術(shù)湯)
    ④治歷節(jié)風四肢頭面腫:黃芪十二分,獨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飲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蕪荑、蒜、面、豬肉。(《延年方》)
    ⑤治驚癱、鶴膝,及中風濕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晝輕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獨活半兩,當歸(酒洗)、白術(shù)、黃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上件細切,每取二錢,水一盞,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熱服,或無時。(《活幼心書》獨活湯)
    ⑥治產(chǎn)后百日中風,痙,口噤不開,并治血氣痛,勞傷,補腎;獨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上三味,先以酒漬獨活再宿,若急須,微火煮之,令減三升,去滓,別熬大豆極焦,使煙出,以獨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千金方》獨活紫湯)
    ⑦治產(chǎn)后中風,虛人不可服他藥者:獨活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小品方》一物獨活湯)
    ⑧治風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車急,舌不得轉(zhuǎn):獨活三兩,生地黃汁一升,竹瀝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頓服之。(《千金方》)
    ⑨治頭痛屬少陰者:獨活、細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風、甘草,水煎服。(《癥因脈治》獨活細辛湯)
    ⑩治齒根動痛:生地黃、獨活各三兩。上二味細切,以酒一升漬一宿,含之。(《千金方》)
    ⑾浣洗一切癰疽:獨活、黃芩、莽草、當歸、川芎、大黃、赤芍藥各-兩。上為散,分作兩次,先用豬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藥,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熱洗瘡。(《普濟方》獨活散)

    【各家論述】
    ①《湯液本草》:獨活,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故兩足寒濕,渾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
    ②《本草經(jīng)疏》:獨活,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則血氣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獨活之苦甘辛溫,能辟風寒,邪散則肌表安和,氣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腎之積,腎經(jīng)為風寒乘虛客之,則成奔豚,此藥本入足少陰,故治奔豚。癇與痊皆風邪之所成也,風去則癇痓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濕乘虛中腎家所致也,苦能燥濕,溫能辟寒,辛能發(fā)散,寒濕去而腎臟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療諸賊風、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也。
    ③《本草匯言》:獨活,善行血分,祛風行濕散寒之藥也。凡病風之證,如頭項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難行,麻木不用,皆風與寒之所致,暑與濕之所傷也;必用獨活之苦辛而溫,活動氣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腳氣,化奔豚,療疝瘕,消癰腫,治賊風百節(jié)攻痛,定少陰寒郁頭疼,意在此矣。
    ④《藥品化義》:獨活,能宣通氣道,自頂至膝,以散腎經(jīng)伏風,凡頸項難舒,臀腿疼痛,兩足痿痹,不能動移,非此莫能效也!苤物L,風則勝濕,專疏濕氣,若腰背酸重,四肢攣痿,肌黃作塊,稱為良劑。又佐血藥,活血舒筋,殊為神妙。
    ⑤《本草求真》:獨活,辛苦微溫,比之羌活,其性稍緩,凡因風干足少陰腎經(jīng),伏而不出,發(fā)為頭痛,則能善搜而治矣,以故兩足濕痹,不能動履,非此莫痊,風毒齒痛,頭眩目暈,非此莫攻……因其所勝而為制也。且有風自必有濕,故羌則療水濕游風,而獨則療水濕伏風也。羌之氣清,行氣而發(fā)散營衛(wèi)之邪,獨之氣濁,行血而溫養(yǎng)營衛(wèi)之氣。羌有發(fā)表之功,獨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則游風頭痛,風濕骨節(jié)疼痛可治,獨行下焦而下理,則伏風頭痛,兩足濕痹可治。二活雖屬治風,而用各有別,不可不細審耳。
    ⑥《本草正義》:獨活為祛風通絡(luò)之主藥,《本經(jīng)》主風寒所擊,祛風之正治也。主金瘡止痛,蓋指風邪外襲之破傷風,則能法風而止其痛,非能止脫血發(fā)熱之瘡?fù)匆。奔豚本屬腎水之邪上涌,溫辛下達,故亦治之。癇痓亦因風動而發(fā),然寒風則宜于獨活,而痰火生風,非其治矣!秳e錄》療賊風及百節(jié)痛風,無問久新,則芳香走竄,固無微不至,亦防風之流亞也。獨活氣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脈,調(diào)和經(jīng)絡(luò),通筋骨而利機關(guān),凡寒濕邪之痹于肌肉,著于關(guān)節(jié)者,非利用此氣雄味烈之味,不能直達于經(jīng)脈骨節(jié)之間,故為風痹痿軟諸大證必不可少之藥。惟古時羌活獨活,未嘗分別,故古書以獨活通治內(nèi)外上下諸證,凡頭面肢體,無一不在獨活范圍之內(nèi),自宋以來,則羌活別為一條,而芳香之氣,尤為濃郁,則徹上旁行,合讓羌活占其優(yōu)勝,而獨活之味較厚,則以專治腰膝足脛等證。雖古人尚未明言,而海藏已謂羌活氣雄,獨活氣細,石頑亦稱其升中有降,皆隱然有上下之別,頤業(yè)師朱氏家法,恒以獨活治下,凡自腰及少腹以下,通用獨活,不僅風寒濕氣痿痹酸痛,可以立已,即瘍證之發(fā)于陰分者,未潰易消,已潰易斂,功績顯然,確乎可信,此古人未嘗明言之奧旨也!蝗缰责糗L諸侯,又多氣血虛寒,不得流利,茍非羌獨辛散,亦難速效,則病本雖屬血虛,又宜于養(yǎng)血滋液之中,參入宣絡(luò)溫運,徐圖奏績。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獨活3錢,紅糖5錢,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療程1周。治療422例,顯效29例(6.9%),有效282例(66.8%)。有效病例均顯示一定的鎮(zhèn)咳、平喘作用。副作用有頭昏、頭痛、舌發(fā)麻、惡心、嘔吐、胃部不適等,一般不必停藥。

    【備注】此外,尚有短莖獨活(產(chǎn)新疆)、白根獨活(產(chǎn)四川、陜西,又稱大活)、永寧獨活(產(chǎn)陜西、四川,又名毛獨活)、白亮獨活(產(chǎn)四川、云南、西藏,又名白獨活)以及濃紫龍眼獨活(產(chǎn)西藏)、小葉龍眼獨活(產(chǎn)四川、貴州、云南,又名九眼獨活)等的根,在少數(shù)地區(qū)亦作獨活使用。

    【摘錄】《*辭典》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