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欧美日韩久久,秋霞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午夜天堂,欧美人妖在线二区

  • <address id="m5ir5"></address>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栝樓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1.《本草圖經(jīng)》:栝樓,今所在有之。皮黃肉白,三、四月內(nèi)生苗,引藤蔓,葉如甜瓜葉,作叉,有細毛。七月開花,似葫蘆花,淺黃色。實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黃色。其實有正圓者,有銳而長者,功用皆同。
    2.《綱目》:栝樓,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長數(shù)尺,秋后掘者結(jié)實有粉,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其實圓長,青時如瓜,黃時如熟柿,山家小兒亦食之。內(nèi)有扁子,大如絲瓜子,殼

    【拼音名】Guā Lóu

    【英文名】Snakegourd Fruit, Smakegourd Seed

    【別名】果裸、王菩、地樓、澤巨、澤冶、王白、天瓜、瓜蔞、澤姑、黃瓜、天圓子、柿瓜、狗苦瓜、野苦瓜、杜瓜、大肚瓜、藥瓜、鴨屎瓜、山金匏、大圓瓜、吊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2.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采收和儲藏:按成熟情況,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采時,用剪刀在距果實15cm處,連莖剪下,懸掛通風干燥和晾干,即成全瓜蔞。

    【原形態(tài)】攀援藤本,長可達10m。塊根圓柱狀,肥厚,富含淀粉。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0cm,具縱條紋,被條柔毛;卷須3-7分歧,被柔毛;葉片低質(zhì),輪廓近圓形或近心形,長寬均約5-20cm,常3-5(-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基部心形,彎缺深3-4cm,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wǎng)狀。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并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太花序長10-20cm,粗壯,具縱棱及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cm,小花梗長約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3)cm,寬1-2cm,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cm,先端擴大,徑約10mm,中、下部徑約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cm,寬3-5mm,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約20mm,寬約18mm,先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cè)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藥靠合,長約2mm,徑約4mm,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cm,被柔毛;花萼筒圓形,長2.5cm,徑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cm,花柱長2cm,柱頭3。果實橢圓形,壓扁,長11-16mm,寬7-12mm,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棱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常生長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或在自然分布區(qū)骨,廣為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中南、華東及遼寧、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培溫暖潮濕氣候。較耐寒,不耐干旱。選擇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地塊栽培為好。不宜在低洼地及鹽堿地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分根及壓條繁殖,生產(chǎn)上以分根繁殖為主。種子直播:9-10月選橙黃色短柄的成熟果實。翌春于3-4月間,將種子用40-50℃溫水浸泡1晝夜,取出晾干,并經(jīng)用濕砂催芽,按穴距2m下種,上覆土3-4cm。播后15-20d出苗。分根繁殖:北方在3-4月份,南方在10-12月份,將塊根和蘆頭全部挖出,選擇無病蟲,新鮮的作用種,分成7-10cm的小段。注意雌、雄株的根要適當搭配,以利授粉。按行株距2m×0.3m挖穴播種,1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壓條繁殖:在夏、秋季,將健壯莖蔓拉于地面,在葉的基部壓土,待根長出,剪斷莖部,長出新莖,成為新株。翌年可移栽。
    田間管理 栽種后,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每次中耕除草后,均結(jié)合施肥。當莖蔓生長至30cm以上時,需搭棚架引蔓上架。莖蔓上架后,注意修枝打杈,去掉弱蔓、徒長莖蔓,過多腋芽分枝,促使養(yǎng)分集中,以利結(jié)果。開花結(jié)果期應進行人工授粉,重施基肥。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黃守瓜,成蟲5月開始咬食葉片,幼蟲蛀食根部。幼期可用30倍煙堿水灌根。瓜蔞透翅蛾,月開始蛀食莖蔓,引起整枝枯死。瓜蚜,為害幼嫩心葉。還有黑足黑守瓜等為害。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類球形或?qū)挋E圓形,長7-10cm,直徑6-8cm。表面橙黃色,皺縮或較光滑,頂端有圓形的花柱殘基,基部略尖,具殘存果梗。質(zhì)脆,易破開,內(nèi)表面共白色,有紅黃色絲絡,果瓤橙黃色,粘稠,與多數(shù)種子粘結(jié)成團。具焦糖氣,味微酸甜。
    以個整齊、皮厚柔韌、皺縮、色杏黃或紅黃、糖性足、不破者為佳。

    【化學成份】
    1.栝樓仁含皂甙、有機酸及其鹽、樹脂、脂肪油及色素。脂肪油仿量為26%,其中飽和脂肪酸占30%,不飽和脂肪酸占66.5%,以栝樓酸(trichosanic acid)為主。此外,種子油中尚含有安石榴酸,可能為栝樓屬種子油中的特片成分。油中還含有4個△5-萜類,6個△7-萜類,被鑒定為菜油甾醇、7,24-膽甾雙烯醇、7,25-膽甾雙烯醇,7,22,25-膽甾三烯醇。并分到豆甾完醇。
    2.中華栝樓種子成分與栝樓種子大致相同,分得△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和α-菠菜甾醇葡萄糖的混合物,及三個酚類化合物。
    3. 果實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脂、糖類和色素。種子含脂肪油。果實所含的蛋白質(zhì)與其塊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質(zhì)不同,參見天花粉條。 栝樓果實含皂甙、有機酸及其鹽類、樹脂、脂肪油、色素、糖類,還含有精氨酸、賴氨酸、丙氨鹽、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類生物堿物質(zhì),后者含有多個單體。果皮含棕櫚酸、木蠟酸、蠟酸、蒙坦尼酸、蜂蜜酸、L-(一)-α- 棕櫚酸甘油酯 、△7-豆甾烯醇、△7-豆甾烯酮-3和△7-豆甾烯醇-3-β-D-吡喃葡萄糖。并含鉀、鈉、鈣、鎂、銅、鋅、鐵、鉬、鉻等金屬元素。

    【藥理作用】
    1.祛痰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從瓜萎皮中分得的總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效果。
    2.瀉下作用:瓜簍含致瀉物質(zhì),有瀉下作用。瓜蔞皮作用較弱;仁作用強;瓜蔞霜則作為緩和。
    3.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瓜簍皮(35%)子(65%)水煎醇沉濃縮劑,以及瓜蔞皮浸膏經(jīng)陽離子樹脂交換所得的部分制成的注射液(簡稱瓜蔞注射液),均對豚鼠離體心臟有擴張冠脈的作用,而以后者更為顯著。每1ml灌注液中含生藥量為2.5或50mg時,可使冠脈流量分別增加55%或71%。在離體免心試驗中亦有類似結(jié)果。瓜蔞注射液對垂體后時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且能明顯提高小鼠對常壓、低壓缺氧的耐受力;對預先皮下注射給予異丙腎上腺素的小鼠,在低壓缺氧情況下也能提高存活率,但并不延長司可巴比妥鈉對小鼠的睡眠時間,提示其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無關(guān)。瓜蔞不同部位的擴冠作用強度為:瓜蔞皮>瓜蔞霜>瓜蔞子>瓜蔞仁>瓜蔞子殼。
    4.抗菌作用:1:5-1:1瓜蔞煎劑或浸劑,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腸內(nèi)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對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流感桿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及星形奴卡氏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5.抗癌作用:1:5瓜簍煎劑在體外(玻片法)能殺死小鼠腹水癌細胞。瓜蔞皮的體外抗癌效果比瓜蔞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強。自瓜蔞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類白色非晶體粉末也有體外抗癌作用,動物試驗表明,瓜蔞對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腹水癌的作用不明顯。亦有報道,瓜蔞制劑對小鼠移植性U-14、S-180等無效。
    6.抗?jié)冏饔茫豪枪麑嵔?jīng)50%乙醇在90℃提取三次后,真空干燥得一黑褐色粉末(TKE)。在幽門結(jié)扎的大鼠實驗中,TKE500和1000mg/kg明顯降低大鼠胃酸分泌及胃酸的濃度,100mg/lgTKE則使上述指標有所上升。100,500,1000mg/kg TKE 對結(jié)扎幽門引趕快起的潰瘍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別為44.4%、68.2%、84.1%。同劑量的TKE使水浸壓法誘發(fā)的大鼠胃損傷分別減輕16.5%、51%和66.9%。對組胺引起的胃粘膜損傷雖然有所減輕,但差異無顯著意義。TKE在500mg/kg、1000mg/kg時能保護5-羥色胺誘發(fā)的胃粘膜損傷,抑制率分別為59.1%和63.6%。用預防給藥的方法,TKE(500,1000mg/kg)對鹽酸乙醇誘發(fā)的胃粘膜損傷的抑制率分別為80.9%和94.8%,一些致壞死劑如1ml0.6molHCI和 0.2molNaOH或35%NaCl可導致胃粘膜嚴重損傷,預先給予TKE可使損傷減輕。另外,TKE還能治愈乙酸所造成的胃潰瘍。體外實驗中,2.5×10(-3)g/kg和1.0×10(-2)g/kg TKE對乙酰膽堿引起的小鼠回腸收縮有明顯的松弛作用。表明較高劑量的TKE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抗?jié)冏饔,TKE 能減輕乙酸引起的潰瘍,說明TKE可能具有治療慢性潰瘍的作用。
    7.延緩衰老作用:2.5%瓜蔞酸醇提成分,觀察具對果蠅生殖力的影響,在10-15天子代果蠅數(shù)目對照組為65.8±13.0只,而瓜蔞組為130.2±12.6(與對照組高峰期比較p<0.01);40-45天時,對照組的子代果蠅數(shù)目為4.9±1.6只,而瓜蔞組為25.5±1.8只(與對照組相應時間比較p <0.01)。說明瓜蔞可明顯增強果蠅生殖力,延緩其隨齡退化。

    【毒性】瓜簍注射液小鼠1次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363±33g/kg和306±22g/kg。麻醉犬1次靜滴100g/kg(相當臨床用量的100倍),除在給藥時血壓有一過性的下降外,未見其它明顯毒性反應。犬亞急性毒性試驗,每日30g/kg,靜脈注射21天,除個別犬在給藥第周3胃納較差和部分犬給藥畢后出現(xiàn)肝細胞局部度濁肺外,也未見其它明顯毒性反應。

    【鑒別】
    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1)栝樓 種皮表皮細胞1列,長方形,長36-55μm,直徑10-22μm,壁具條狀增厚紋理,在棱線處表皮細胞延長呈柵狀;外被角質(zhì)層。厚壁細胞6-15列,壁木化;外側(cè)細胞較小,向內(nèi)細胞大小不一,排列不規(guī)則;最內(nèi)1-2列為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厚10-15μm。排列昆密。腔隙薄壁組織為4-6列星狀細胞,壁微木化。色素層細胞擠壓皺縮,界線不清楚。種脊維管束位于腔隙薄壁組織的兩端。外胚乳外層細胞的外側(cè)壁角質(zhì)化,其余細胞皺縮,內(nèi)胚乳細胞1列,類長方形,內(nèi)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子葉細胞充滿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中華栝樓 種皮表皮細胞長34-72μm,直徑12-48μm,外緣具齒狀突起。厚壁細胞9-19列,陽內(nèi)3-4列為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或不規(guī)則我角形,壁厚10-12μm,鑲嵌排列。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1、栝樓 外果皮細胞1列,為近方形角質(zhì)化厚壁細胞,外壁及側(cè)壁均增厚,內(nèi)為數(shù)層色素細胞,其下為石繼胞環(huán)帶,環(huán)的內(nèi)側(cè)國寬廣的薄壁組織,其中有多數(shù)雙韌型維管束,木質(zhì)部多向外彎曲。本品薄壁細胞含少量草酸鈣結(jié)晶。
    (2)中華栝樓 石細胞環(huán)內(nèi)側(cè)有散生石細胞群。木質(zhì)部半圓形,不外彎。

    【炮制】去柄,洗凈,置蒸籠內(nèi)蒸至稍軟,壓扁,切成塊。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jīng)】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寬胞散結(jié);潤燥滑腸。主肺熱咳嗽;胸痹;消渴;便秘;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2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脾胃虛寒,大便不實,有寒痰、濕痰者不宜。
    1.《本草便讀》:冷滑大腸,脾虛無火、大便不實者不可用。
    2.《本經(jīng)逢原》:脾胃虛及嘔吐自利者不可用。

    【附方】①治小兒膈熱咳嗽痰喘甚久不瘥:瓜蔞實一枚。去子,為末,以面和作餅子,炙黃為末。每服一錢,溫水化乳糖下,日三服,效乃止。(《宣陰論方》潤肺散)②治痰嗽:黃熟瓜蔞一個。取出子若干枚,照還去皮杏仁于內(nèi),火燒存性,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時,白蘿卜湯送下。(《魯府禁方》)③治喘:栝蔞二個,明礬一塊,如棗子大,入栝蔞內(nèi),燒煅存性,為末。將蘿卜煮爛,蘸藥末服之,汁過口。(《普濟方》栝蔞散)④治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黃連一兩,半夏(洗)半升,栝蔞實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職三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小陷胸湯)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guān)上小緊數(shù):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栝蔞薤白白酒湯)⑥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斤,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金醫(yī)要略》栝萎薤白半夏湯)⑦治肺痿咳血不止:栝蔞五十個(連瓤,瓦焙),烏梅肉五十個(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個。為末。每用一捻,以豬肺一片切薄,摻末入內(nèi),炙熟,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濟總錄》)⑧治吐血:栝樓取端正者,紙筋和泥通裹,于預間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內(nèi)合一宿,去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糯米飲調(diào)下。(《圣濟總錄》黑神散)⑨治消渴熱或心神煩亂:黃肥栝蔞一顆,以酒一中盞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礬末一兩,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十丸。(《圣惠方》)⑩治時疾發(fā)黃,心狂煩熱悶不認人者:大瓜蔞實一枚黃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樸硝八分,合攪令消盡,分再服。(《海上集驗方》)11.治小兒黃疸,脾熱眼黃,并治酒黃:瓜蔞青者焙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臨臥服,五更瀉下黃物立可。(《普濟方》逐黃散)12.治肺燥熱渴,大腸秘:九月、十月間熟栝樓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熟,為末。食后、夜臥,以沸湯點三錢服。(《本草衍義》)13.治乳腫痛:栝蔞(黃色老大者)一枚熟搗,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一升,日三服。(《子母秘錄》)14.治乳癰及一切癰疽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瓜蔞一個(研爛),生粉草、當歸(酒洗)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一錢。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婦人良方》神效瓜蔞散)15.治酒癖,痰吐不止,兩脅脹痛,氣喘上奔,不下食飲:栝蔞瓤一兩,神曲末半兩(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蔥白酒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16.治腸風下血:栝樓(燒為灰)、赤小豆各半兩。上二味,杵羅為末?招木普{(diào)下一錢匕。(《圣濟總錄》)17.治熱游丹赤腫:栝樓末二大兩,釅醋調(diào)敷之。(《產(chǎn)乳集驗方》)18.治便毒初發(fā):黃瓜蔞一個,黃連五錢。水煎連服。(《永類鈐方》)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栝樓實,《本草》言治胸痹,以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又洗滌胸膈中垢膩,治消渴之神藥也。
    2.《綱目》:張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jié)胸滿痛,皆用栝樓實,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成無已不知此意,乃云苦寒以瀉熱,蓋不嘗其味原不苦,而隨文附會爾。
    3.《本草述》:栝樓實,陰厚而脂潤,故于熱燥之痰為對待的劑,若用之于寒痰、濕痰、氣虛所結(jié)之痰,飲食積聚之痰,皆無益而有害者也。
    4.《本經(jīng)逢原》:栝樓實,其性較栝樓根稍平,而無寒郁之患。
    5.《重慶堂隨筆》:栝樓實,潤燥開結(jié),蕩熱滌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之功有獨擅也,(魏)玉璜先生言之最詳。
    6.《本草便讀》:瓜蔞,性味與花粉相同,惟潤降之功過之。故凡上焦郁熱,垢膩痰火咳嗽等證,皆可用之。一切肺癰、腸癰、乳癰之屬火者,尤為相宜。
    7.《本草思辨錄》:栝樓實之長,在導痰濁下行,故結(jié)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導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蓋其性柔,非濟之以剛,則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湯則有連、夏,栝樓薤白等湯則有薤、酒、桂、樸,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用其所長,又補其所短也。
    8.《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栝樓,能開胸間及胃口熱痰,故仲景治結(jié)胸有小陷胸湯,栝樓與連、夏并用;治胸痹有栝樓薤白等方,栝樓與薤、酒、桂、樸諸藥并用。若與山甲同用,善治乳癰;若與赭石同用,善止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斂肺、寧嗽、定喘;若但用其瓤,最善滋陰、潤燥、滑痰、生律;若但用其仁,其開胸降胃之力較大,且善通小便。
    9.《本草正義》:蔞實入藥,古人本無皮及子仁分用之例,仲景書以枚計,不以分量計,是其確證。蓋蔞實能通胸膈之痹塞,而子善滌痰垢粘膩,一舉兩得。自《日華子本草》,有其子炒用一說,而景岳之《本草正》,只用其仁,張石頑之《逢原》,亦云去殼紙包壓去油,則皆不用其殼,大失古人專治胸痹之義。且諸瘍陽癥,消腫散結(jié),又皆以皮子并用為捷。觀瀕湖《綱目》附方極多,全用者十之九,古人衣缽,最不可忽。惟近今市肆,以蔞實老時,皮肉不粘,剖之不能成塊,凡用全蔞者,皆乘其未老之時,摘取曝干而剖為數(shù)塊,方能皮肉粘合,以取美觀,然力量甚薄,卻無功效。所以頤欲用其全者,寧以蔞皮、蔞仁,列為二物,乃能得其老者,始有實驗,若但書全瓜蔞三字,則用如不用,此亦治醫(yī)者不可不知藥物之真性情也。即使但用其皮,亦是老而力足,疏通中滿,確有奇能。

    【臨床應用】治療冠心病。每日用瓜蔞5錢,薤白4錢,制成片劑,三次分服。治療25例,觀察2-8周,22例有不同程度癥狀改善。16例心電圖復查,14例示 VsT波改善,2例惡化;12例服藥前示 S-T段壓低者,10例改善, l例不變, l例惡化;服藥前平均V5T波振幅為0.96mm,服藥后平均T波振幅增至2.7mm;良藥前平均S-T段下降O.84mm,服藥后S-T段平均下降0.27mm。改變最明顯l例在服藥前二月發(fā)現(xiàn)有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心電圖V2-V4QS波, T波倒置,服藥后l女月病員癥狀明顯改善, V2-V4Q波消失,V5T彼向上;另 l例原有心絞痛及竇性靜止,V5T波平坦,服藥四月后T波回至正常,竇性靜止消失。服藥后少數(shù)病例感胃部不適,經(jīng)服氫氧化鋁后好轉(zhuǎn)。觀察中曾將瓜婁與薤白分開服用,結(jié)果病人均反應瓜蔞片療效較薤白片為佳。此片對冠狀動脈供血作用,可能與通過放松動脈緊張度,減少心臟負荷有關(guān)。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