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雙翎草
|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中草藥》。
【拼音名】Shuānɡ Línɡ Cǎo
【英文名】Root of Shrubby Elsholtzia
【別名】瘦狗還陽草、紫油蘇、小花香棵、掃把茶、酒藥花、沙蟲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雞骨柴的根。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Elsholtzia fruticosa (D.Don) Rehd. [Perilla fruticosa D.Don] 采收和儲(chǔ)藏:秋和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灌木,高0.8-2m。多分枝;莖、枝四棱形、幼時(shí)被白色卷曲柔毛,老時(shí)皮層剝落,變無毛。葉對生;葉柄極短或近于無柚: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在基部以上具粗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被彎曲的短柔毛,兩面具黃色腺點(diǎn),側(cè)脈6-8對。輪傘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苞片披針形或鉆形;花萼種形,長約1.5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齒5,長約0.5mm,果時(shí)花萼圓筒狀,長約3mm;花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5mm,外面被鄭曲柔毛和黃色腺點(diǎn),上唇直立,長約0.5mm,先端微缺,邊緣具長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圓形,長約1mm,側(cè)裂片半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無毛,花藥2室;子房4裂,花柱伸出花冠,柱頭2深裂。小堅(jiān)果長圓形,長1.5mm,腹面具棱,褐色;ㄆ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3200m的山坡、谷底、路旁、溪邊或村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通絡(luò)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
【臨床應(yīng)用】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疼痛,用3-5錢,配藥泡酒服。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
|